2015年度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并申报的《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网络管理系统》、《福建永定―新罗能源多金属矿集区遥感地质综合调查》3个项目全部获奖。其中,《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荣获一等奖。
该项目为省部合作项目,也是全国首批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之一。2002年9月,国土资源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覆盖了安徽省核心经济区江淮流域,总面积3.82万平方千米,获取调查数据总量达120万个,提交了包括项目、子项目、课题和专题成果报告17份,编制系列调查评价图件204幅,公开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创新成果,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首次获取了江淮流域土壤、水、沉积物等多介质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建立了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编制了各类调查评价成果图件,查明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2)首次估算了江淮流域土壤碳库和碳储量,查明了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和土壤碳源、碳汇分布区;(3)基本查清了农田土壤氮、磷、钾等养分丰缺状况,初步揭示了近二十年来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变化趋势;(4)定量计算了流域内大气、灌溉水、化肥重金属元素年输入通量,对沿江地区重金属异常带元素来源、迁移途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趋势和潜在危害进行了预测预警;(5)系统查明了巢湖沉积物、水地球化学特征,圈出巢湖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的关键源区,为巢湖流域污染防治指明了靶区;(6)综合评定了全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进行土地种植适宜性评价,新发现富硒土壤3756km2,提出了特色、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和区域布局规划建议。
项目成果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陶春军 梁红霞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