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办的“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长江中下游实验区)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于 2012年1月12-14日在庐江鸿福大酒店顺利召开。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项目隶属“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三项目,吕庆田研究员、常印佛院士为项目负责。项目工区主要布置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东部南岭地区,以铜陵矿集区、庐枞矿集区及于都-赣县矿集区为代表。通过项目工作:阐明大型成矿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动力学过程河矿集区形成的控制因素,预测未发现的矿集区;成矿元素来源-迁移-富集机制及控制物理、化学因素,构造地质因素,阐明矿床形成的过程,揭示主要控矿构造的空间分布,预测新的深部矿体;为“地壳探测计划”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深部资源探测关键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深部资源勘查的技术体系。
本次年会汇集长江中下游之铜陵、庐枞、宁芜三个地区的22个子课题,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北京派特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之11家课题承担单位科研院所等。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高锐研究员等作为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各课题负责人认真汇报了2011年度工作进展、成果,并对2012年度工作做了初步安排,通过汇报,除剩余少部分大地电磁及钻探验证等工作外各课题野外工作基本结束, 2012年度主要任务为着重开展数据处理、综合研究等工作,并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
裴荣富院士在听完课题汇报后指出,项目总体工作情况较好,下一步要把地、物、化相结合起来,做好对各类实验方法数据的处理工作,认真、客观、正确解释。
陈毓川院士认为本项目工作意义重大,但下步工作要注意:一、地表地质、物化探、矿区结合起来研究,优化探索深部找矿最佳的有效方法;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构造、岩浆岩环境要与外部大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对比;三、做好长江中下游各矿集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最后项目负责人吕庆田对会议做了总结,并对2012年度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同时指出,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各专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认真分析、总结成果,为下一步申报延续做好准备。
本次我院承担的“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信息研究”(课题负责杜建国)、庐枞矿集区深部钻探选址及验证”(课题负责吴明安)在会上也做了详细汇报。
(魏国辉、郑光文、杨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