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完成预审工作 -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安徽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完成预审工作

发布时间:2014-01-15 15:28:12      来源:地调院      审核:admin     浏览:1516次
2014年1月10日,由我院承担的“安徽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于院四楼会议室顺利完成预审工作,为我院2014年的工作做了良好的表率。 “安徽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以1986年版《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及其附图为基础,充分吸收最近20多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新成果,从2008年~2013年,经过项目组人员历时6年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我院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了初审活动。在认真听取了了项目组成员室内汇报后,专家组对提交的各项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点。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主要取得成果如下:1、按时代进行了地层分区,对岩石地层作了进一步清理、厘定。 2、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合理划分了沉积建造类型,编制岩相古地理图。3、对全省岩浆岩进行了全面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总结,划分了六个构造岩浆岩带(区)和火山喷发带,总结了构造―岩浆演化规律,提升了安徽岩浆岩的研究水平。4、系统阐明了区域变质作用以及混合岩化的特点,合理划分了变质相和相系,探讨了变质作用的时代,总结了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特征。5、对全省境内的蛇绿岩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其在地史时期的大地构造意义。6、以活动论观点进行了四级构造单元划分,按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期进行了多期变形特征论述。7、通过对全省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等特征的总结,分析了地壳和岩石圈结构。8、首次提出以江淮分水岭为界线,对安徽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分区。以近年来的孢粉材料为基础,结合其它研究资料,对合肥地区孢粉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了古气候特征。专家指出成果报告中在部分章节之间术语名称等使用方面存在矛盾或者不统一现象,建议加强统稿;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深部构造的认识应与构造地质研究成果统一等问题,为下一步的整改工作明确了方向。 “安徽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及管理、矿产勘查部署决策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对于我省基础地质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汪雅菲 图/吕维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