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院开展土壤碳储量及土壤固碳潜力研究 -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院开展土壤碳储量及土壤固碳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0-05-06 16:19:05      来源:地调院      审核:admin     浏览:1079次

编者按:土壤碳储量问题在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碳的固定和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高密度和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碳库的高精度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开展土壤碳储量及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在我省科研领域尚属首次。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备受关注表明全球气候变化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碳排放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是陆地表层系统参与全球碳循环和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碳储库,土壤有机碳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准确测定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进行土壤碳循环研究成为当前科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自2003年以来,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先后承担省部合作项目“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财政部专项“安徽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课题,累计完成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测试分析54项元素和指标,取得了大量高精度土壤有机碳数据资料,为准确系统地计算土壤碳库和研究碳密度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变化提供了宝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早在2008年,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在奚小环教授指导下,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就利用江淮流域近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全碳、有机碳分析成果,开展了地表至1.8米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研究,同时利用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对近20年来碳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
  2009年,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又依托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碳库与固碳潜力研究”项目,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手段在合肥地区选择示范点进行水稻土固碳机制试验研究; 2010年在长江沿岸再增加3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水稻土固碳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评价方法技术,为准确测定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进行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由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大、活跃度大,土壤碳库被认为是地球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的最大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碳源。同时,土壤存在巨大碳容量和天然固碳作用是减缓碳释放可选择的最为经济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进行土壤固碳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进行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国内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在开展试验性工作。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启动土壤碳储量及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在我省科研领域尚属首次。

(陈兴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