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农业地质事业――记农业地质研究中心青年团队点滴 -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农业地质事业――记农业地质研究中心青年团队点滴

2011-04-20 17:08:19    来源:地调院      审核:admin

  当下,物化探所农业地质研究中心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将活动落到行动上,深化中心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在活动中努力推动我省农业地质事业蓬勃发展。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农业地质研究中心青年同志较多,为提高青年们的业务水平,中心推出了“案例制”课堂模式:即项目负责人把青年技术人员练功的课堂搬到野外一线,在具体的工作中互相学习、认真讨论,再由经验丰富的大组负责人进行补充、指导。如此生动的大课堂,快速而有效地提高了青年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一批批青年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工作中大家相互促进、团结协作。因为我们都明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近年来地质项目多、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有的年轻女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孩子无法照顾,不得不忍痛将自己年幼的女儿托付给老家年迈的婆婆,每当听见女儿在电话中喊妈妈,她都是泣不成声,自己生病了仍咬牙坚持工作。有的同志在结婚的第二天即赶赴工区……野外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大家白天在现场工作,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夏天竹林里的蚊蝇挥之不去,冬天山上时常飘着雪花。夏天烈日下灼伤的皮肤脱了几层,冬日雪地里手脚上的冻疮起了一茬又一茬。长期在野外,不但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还要忍受着与亲人分离的痛苦。然而在工作中,大家都能够把晚上当成白天干、雨天当成晴天干、两人事情一人干、一天当成两天干。
  中心多名80后青年甘于奉献,他们都将最宝贵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地矿事业上。在1:25万宣城幅区域化探项目组有这样一位小伙子,09年从地大毕业后,常年坚守在野外一线,在项目组应该算是个歌星。采样过程中,当大家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他竟能用优美的歌声为大家唱起了当下流行的歌曲,为大家解乏解累,活跃了气氛。后来聊到唱歌的事时,他说以前不大唱歌,后来发现野外生活实在枯燥,他就用手机存了些流行歌曲,在野外工作的时候反复的听,跟着哼唱,久而久之就会唱了。阳光、帅气的他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我想这可能和他长期在野外工作有关吧。长久以来,曾交往过的几个女孩子都忍受不了他天天“失踪”,无奈地离开了他。他经常唱到:“注定我要浪迹天涯,怎么能有牵挂……”由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注定要能够耐得住青春的寂寞。年青而又坚强的80后地矿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青春和奉献的理解。
  中心的青年同志们还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由于项目较多,需要将部分野外采样工作委托给兄弟单位,他们负责项目质量监控工作。有一次,在检查到一个深层样品的采样深度稍差了一点时,当即要求返工。这时,施工方提出“能否这个样就算了,下次一定注意”。但是为了保证野外工作质量,我们断然拒绝。就是有着这样的“不近人情”,才保证了所负责的项目在地调局专家组的验收中以“优秀级”顺利通过。
  农业地质学具有开拓性和复杂性,中心青年同志们敢于“挑重担、攻难题”。近年来,已完成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7万平方公里,池州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540平方公里,安徽省重点地区富硒土壤调查800平方公里。同时开展了“长江流域安徽段镉异常源追踪”、“巢湖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富硒土壤资源与富硒农产品”、“铜陵丹皮种植区地质环境”等多项课题和专题研究。大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所有项目从设计到野外施工再到成果报告均取得了全优的骄人成绩,为我省农业生态建设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就有收获,正是他们艰辛的付出,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中心青年依托国家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还获得了安徽省直机关青年创新成果奖5项,并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矿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农业地质研究中心的青年科研人员已整装待发,以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言败的斗志,努力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的精神,在推动我省农业地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物化探所陶春军

网站地图